首先要恭喜暑期黑馬電影《哪吒》,成為中國動畫電影乃至整個中國電影史上新的里程碑!接下來,我們要好好聊聊這位小英雄的身世來歷。雖然哪吒給人的印象是道教體系的,比如其師父是太乙真人,后來又在天庭中做了公務員。但他的三頭六臂又跟佛教印度教中的金剛、夜叉、梵天等形象很類似,火尖槍、風火輪等風風火火的法器也不見于其它道教神仙。
其實,哪吒的原型是佛教中毗沙門天王(北方多聞天王)的兒子,后來唐朝時道教受佛教影響,把毗沙門天王跟唐朝大將李靖合為一人,哪吒也就跟著成了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一起保護天庭。哪吒三太子信仰一直作為一種重要的華人文化傳承至今,特別在閩越、港澳臺、東南亞地區生生不息。而內地四川宜賓南廣古鎮因舊稱“陳塘關”,也有“哪吒故居”之說(但離東海太遠了點吧?)。
無論在沿海(占絕大多數)還是內地,這些哪吒廟基本都是逐水而建。所以可以看出,哪吒在民間是治水之神,特別在沿海,起到了類似媽祖的職能,但更有馴服大海的意味。在寶島臺灣,不僅有華人地區最多的哪吒廟(幾百座),還有流行電音與傳統文化結合的“電音三太子”特色表演,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輕人。
而在洋蔥君主要關注的泰國,也有座當地華人從1995年始建,花費4年建成的哪吒神殿(又名“道德天靈宮”)。因為初衷是為慶祝泰王的72歲誕辰,所以規模龐大(6400平方米近十畝地),并且不會太遠,就在芭提雅所在的春武里府邦塞海邊。
在去往哪吒神殿的路上,有當地政府在墻上繪制的“Naja Chinese Shrine”(哪吒中華神廟)特色宣傳畫。這座宏偉的哪吒三太子神殿(Nha Ja Sa Tai Jue Shrine)建立在一個空曠的上坡路邊,老遠就能看到。在門口可見到高大的寶塔和聳立的盤龍天柱,其華麗程度絲毫不輸泰國本土寺廟。走進神殿,映入眼簾的是巨大蓮花臺樣式的噴水池。池中颯爽英姿的正是哪吒三太子。
再走近點看,會發現三太子殿下身披鎧甲,已然是“戰神”的模樣。他周圍盤踞著數條飛龍(看來不止四海龍王了),但似乎并不是與之纏斗的狀態,反倒像服侍太子的眾仆人。在主殿門口,還有個三太子降服老龍的雕塑,但又回到了我們最熟悉的身著肚兜鬧海時的孩童模樣。說著說著,就看到穿肚兜的太子現真身了(只是長得急了點兒)!不過,整座神殿令人印象最深的還真不是三太子本人,反倒是滿目可見的龍族這個歡喜冤家。據統計,共有驚人的2840條龍雕像!
其實華人寺廟里有龍蠻正常的,因為咱們是“龍的傳人”嘛,這種瑞獸是古代的帝王象征,甚至還是現在的民族圖騰。但另一方面,與之相悖的是,神話故事里的龍又往往是負面形象或者被欺辱的對象。不僅被三太子抽筋扒皮,還被孫猴子強搶定海神針,甚至被一個凡人魏征在夢里處刑(沒按工作計劃下雨的涇河龍王)……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小白龍當了唐僧的“寶馬”大概算結局最好的了~
這是因為,明代神話體系中,龍有很多種?!段饔斡洝分杏?ldquo;五仙五蟲”一說,龍是“麟蟲”之首,但地位也低于神仙。明代文豪李東陽所著《懷麓堂集》也提到“龍生九子不成龍”的現象,所以不是所有龍都是瑞獸,也可能是廢青。“龍王”和“龍宮”的概念源自佛教印度教“天龍八部”中的“龍眾”,特別是其中的娑伽羅龍王(海龍王”)已深深融入中華文化。所以神話小說中丑化的也是這類龍首人身、有官職的混血龍王,并非純作為吉祥物而存在的本土獸型龍。
明代時還出現了一種蟒袍,作為皇帝對大臣的賜服。所謂蟒,其實和龍外形幾乎一樣,只是龍足是五爪,蟒為四爪。賜服紋樣最高級別為蟒,其次就是飛魚了。飛魚頭部似龍,兩足四爪,帶雙翼,魚尾。后又出現蟒形飛魚,冠四足,無翼,僅尾部保留魚尾的特征。電影《繡春刀》中,錦衣衛們便是身著的飛魚服。哪吒殿的蓮花池中也有這種龍首魚尾的飛魚。
殿內除了供奉三太子外,還有其它道教神仙。主殿分上、中、下三層,下層設斗姥、西王母、慈航等諸女神;中層設玉皇大帝、太上老君等數尊神圣;上層設太乙天尊。在泰國這個佛教國家,能看到這么多中華本土神仙,真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。最后,逛完有濃郁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哪吒神殿,還可以去不遠處的芭提雅暹羅傳奇主題公園,體驗最地道的泰國民俗風情!
哪吒神殿當地名稱:Wihan Thep Sathit Phra Ki Ti Chaloem
地址:1/13 M.5 | Ang Sila subdistrict, Chonburi 20000, Thailand
電話:038398381-3
Tips:設有齋飯、停車場
推薦閱讀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