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國整體飲食口味特點,就是三個字:酸、辣、甜。酸大多數來自于青檸檬或者羅望子。泰國的青檸檬是比較小的,表皮非常粗糙,有坑洼狀隆起;羅望子在中國云南俗稱“酸角”,味道極酸,外形似粗大干扁的四季豆。辣大多數來自于泰國辣椒、南姜等等。
泰國辣椒里有一種當地人叫做“老鼠屎辣椒”的,個頭極小,然而巨辣無比,經常在湯類中出現;其他的泰國本地辣椒倒是不是特別辣。甜則大多來自于椰漿和煉乳。泰國飲食對椰漿的偏愛到了執著的地步,基本上所有的菜里都放椰漿。
除了這三個基礎口味特點,泰國美食在味道上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“香”。泰國的香料品種繁多,而做菜時香料的用量也極多。泰式咖喱不用說了,本來就是各種香料的復合體,而不管青咖喱、黃咖喱還是紅咖喱,泰國人都會兌入椰漿,好的一方面是增加復合香氣,甜味增鮮,減少辣度;但也有不好的一面,就是味道過于單一,容易失去鮮明的特點。
常見的泰國香料有南姜、沙姜、泰國羅勒、香茅草、香蘭葉、檸檬葉、薄荷葉、大香菜、小香菜、野韭菜、鮮胡椒、小青茄子等等。前文提到的小青檸檬,逢魚必用。還有一個做菜基本也會用到的,就是“魚露”。魚露是魚肉加鹽腌制發酵過程中的滲出液,有發酵的臭味,就像臭豆腐一樣,有的人愛死,有的人嫌臭。
泰國美食的就餐流程一般是:米飯、炒素菜、沙拉、湯、其他熱菜、甜品,大部分的時候一頓飯=米飯+炒素菜+青木瓜沙拉+冬陰功+綠咖喱牛肉+魚+芒果糯米飯。奇怪的是,泰國吃飯一定先上一盆米飯,中部比如曼谷,喜歡用泰國香米;北部城市喜歡用糯米飯。
我看到酒店提供的沐浴液都是糯米味的,你就知道他們是有多愛糯米!后來我發現先上米飯是有意義的,泰國的菜口味重,味道辣,米飯先盛一點在盤子里,拌菜,吃完再盛一點拌菜食用。
泰國的美食確實有自己的特點,有些味道令人難忘。然而最大的問題,在于泰國美食似乎不太重視餐具的美觀。一頓飯的餐具,用具基本就是刀叉和盤子,盛菜器皿單一,白瓷圓盤而已。我想,這和早期泰國飲食基本使用芭蕉葉盛放、使用手抓米飯有一定的關系。
推薦閱讀:
您也可以查詢相關關鍵詞: 泰國美食
